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文言文-半部论语治天下”之说由谁而来?

谁能解释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这句话?为什么这么说?"半部论语冶天下"说明人们对孔夫子思想的认可。《论语》是在孔子去世以后,根据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,主要围绕天道地道人道中的人道来讲,主要讲的是孝道,而天道地道的部分几乎没有。哪本著作才是孔子的真正学问呢?就是《易经》,孔子怕后人看不懂《易经》,学不到大道,专门著了十本书为后人祥解《易经》,简称十翼。《易经》不但有人道,天道地道都通达。”

谁能解释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这句话?为什么这么说?

"半部论语冶天下"说明人们对孔夫子思想的认可。

《论语》是在孔子去世以后,根据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,主要围绕天道地道人道中的人道来讲,主要讲的是孝道,而天道地道的部分几乎没有。

哪本著作才是孔子的真正学问呢?

就是《易经》,孔子怕后人看不懂《易经》,学不到大道,专门著了十本书为后人祥解《易经》,简称十翼。

《易经》不但有人道,天道地道都通达。

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之说由谁而来?

  

一、”半部论语治天下”之说由――赵普而来。  

二、典故:  赵匡胤有一柄“柱斧”从不离手。那是一个象牙柄水晶头的斧头,很名贵,打起人来也很疼。  公元967年,当时是宋太祖的乾德五年。当时,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,赵匡胤对“乾德”这个年号相当得意。赵普跟着拍马屁,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,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。谁知,旁边站着一位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,极有学问,而且死看不上赵普。  他等赵普特别起劲地拍完马屁后,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:“可惜,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。”皇帝大吃一惊,马上命人去查。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,而且是亡国的年号。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可想而知。想起赵普这厮身为宰相,却不读书不看报,让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,真是可恶万分。皇帝阴沉着脸在那儿运气,坐了半天,实在还是压不住心头的怒火,便招手叫道:“赵普过来。”  赵普以为要挨那柱斧的揍了,就战战兢兢地走向御案前,只见皇帝拿起御笔,蘸饱了黑墨,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乱写乱画,弄得他满脸满身翰墨淋漓。一边涂,皇帝还一边骂:“你不学无术,怎么比得上卢多逊?”  从此,大宋宰相赵普受此奇耻大辱,开始发愤读书。他有一个大书匣,不许别人动。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,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。等到这位宰相死后,人们打开书匣,发现里面只有《论语》的前半部分。  从此以后,赵普以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。  

三、赵普简介:  赵普,字则平,北宋政治家。后梁龙德二年(922)生于幽州蓟州(今北京城西南),后唐末年,相继迁居常州(今河北省正定县)、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)。

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出自于谁?为什么他的两个字更是让皇帝拍案叫绝?

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,这个典故出自北宋开国功臣,曾“两朝重臣,三任宰相”的赵普。坊间传说赵普只读了半部《论语》就能帮助赵太祖打天下了,当赵太宗光义即位后,就问赵普民间传说只读半部《论语》情况是否属实,赵普便认真回答:“臣确是只读了《论论》前二十篇,就帮太祖打天下了,今读下半部《论语》为陛下治天下。”这就是其典故之出处来由,这实在有戏说成份,是故意夸大了《论语》的功用,以更突出强调《论语》的重要性,突出强调,儒家思想在治家治国上的重要性。

赵普生于公元922年,卒于992年,享年七十一岁,今属天津蓟县人,是北宋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,与太祖赵匡胤一起谋划了陈桥兵变,杯酒释兵权,帮助宋太祖建立了大宋王朝,又当了宰相。赵普生于官宦家庭,怎么会是可能只读半部《论语》呢?很明显,一是谦虚之说,一是在夸大并强调《论语》的功用,让人好学习《论语》,利用《论语》的思想为人处事。

《论语》是儒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,是孔子弟子籍孔子之名,借孔子之语而辑录成文成书的,并非只是孔子一人功劳,实有其弟子心血及弟子心志渗入其中,能熟读之,于人确是大有好处的。开篇就说“学而时习之,下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我就爱读《论语》,今老了,还时常看着,“温故知新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阅读全文

上一篇 2021年6月16日 pm10:43
下一篇 2021年6月16日 pm10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