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文言文阅读资料-收集高中三年的语文重点文言文句子及诗句(要全套)?

《高中文言文传记阅读《文天祥》答案及译文》古诗原文及翻译?作者:文天祥文天祥字宋瑞,又字履善,吉之吉水人也。年二十举进士,对策集英殿。帝亲拔为第一。咸淳九年,起为湖南提刑,因见故相江万里。万里素奇天祥志节,语及国事,愀然曰:“吾老矣,观天时人事当有变,吾阅人多矣,世

《高中文言文传记阅读《文天祥》答案及译文》古诗原文及翻译?

作者:

文天祥

文天祥字宋瑞,又字履善,吉之吉水人也。年二十举进士,对策集英殿。帝亲拔为第一。咸淳九年,起为湖南提刑,因见故相江万里。万里素奇天祥志节,语及国事,愀然曰:“吾老矣,观天时人事当有变,吾阅人多矣,世道之责,其在君乎?君其勉之。

”十年,改知赣州。德钓初,江上报急,诏天下勤王。天祥捧诏涕泣,发郡中豪杰,有众万人。事闻,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。其友止之,天祥曰:“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,一旦有急,征天下兵,无一人一骑入关者,吾深恨于此,故不自量力,而以身徇之,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。

”尽以家赀为军费。明年正月,除知临安府,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,如军中请和,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。丞相怒拘之,北至镇江。天祥夜亡入真州,展转至高邮,泛海至温州。至元十五年十二月,趋南岭。天祥方饭五坡岭,张弘范兵突至,天祥仓皇出走,千户王惟义前执之。

至潮阳,见弘范,左右命之拜,不拜,弘范遂以客礼见之,与俱入崖山,使为书招张世杰。天祥曰:“吾不能捍父母,乃教人叛父母,可乎?”索之固,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。崖山破,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。天祥在燕凡三年,上知天祥终不屈也,召入谕之曰:“汝何愿?”天祥对曰:“天祥受宋恩,为宰相,安事二姓?愿赐之一死足矣。

”然犹不忍,遽麾之退。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,从之。天祥临刑殊从容。谓吏卒曰:“吾事毕矣。”南乡拜而死,年四十七。(节选自《宋史?文天祥传》)

1.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

A.年二十举进士,对策集英殿 对策:对付的策略

B.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:养活、抚养

C.吾深恨于此 深恨:非常遗憾

D.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:沉着镇静

2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

A.因见故相江万里 B.君其勉之

然后践华为城,因河为池 其如是,孰能御之

C.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.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

臣以险衅,夙遭闵凶 独乐乐,与人乐乐,孰乐

3.对下列各句中“之”字指代内容的说明,不正确的一项是

A.其友止之 指代上文的“郡中豪杰”

B.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指代上文的“张弘范”

C.召入谕之曰 指代前文的文天祥

D.言者力赞从天祥之情,从之 指代上文的“言者”的进言

4.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,全都表明文天祥有“志节”的一组是

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,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,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,为宰相,安事二姓?

A.①③④ B.②④⑥ C.①⑤⑥ D.②③⑤

5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

A.咸淳九年,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,谈及国家大事,江万里容色改变,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。

B.德钓元年,元军进逼愈急,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,文天祥“发郡中豪杰”响应,有众万人,并倾尽家财为军费,领兵入卫。

C.德钓二年,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,遭到元方的扣押,被带到镇江,后来趁夜色逃离,最后来到温州。

D.至元十五年,元将张弘范兵突至,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。崖山被攻破后,文天祥被送往京师。元朝百般劝降,他坚决不屈服,最后从容就义。

6.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(1)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。

翻译:

(2)左右命之拜,不拜,弘范遂以客礼见之。

翻译:。

收集高中三年的语文重点文言文句子及诗句(要全套)?

1、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(诗经?周南?关雎)

2、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(诗经?小雅?采薇)

3、知我者,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(诗经?王风?黍离)

4、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(诗经?卫风?淇奥)

5、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(诗经?王风?采葛)

6、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(诗经?郑风?子衿)

7、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(诗经?秦风?蒹葭)

8、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(诗经?卫风?硕人)

9、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。(诗经?卫风?硕人)

10、人而无仪,不死何为。(诗经?帑风?相鼠)

11、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。(诗经?大序)

12、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(诗经?小雅?车辖)

13、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(诗经?小雅)

14、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(诗经?小雅)

15、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(诗经?小雅?鹤鸣)

16、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(诗经?大雅?荡)

17、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(诗经?大雅?抑)

18、天作孽,犹可违,自作孽,不可活。(尚书)

19、满招损,谦受益。(尚书?大禹谟)

20、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(国语?周语)

21、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(国语)

22、多行不义必自毙。(左传)

23、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。(左传)

24、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。(左传)

25、欲加之罪,何患辞。(左传)

26、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(左传)

27、不去庆父,鲁难未已。(左传)

28、外举不弃仇,内举不失亲。(左传)

29、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(左传)

30、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(左传)

31、曲则全,枉则直。(老子

32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(老子)

33、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(老子)

34、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(老子)

35、将欲取之,必先之。(老子)

36、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(老子)

37、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(老子)

38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(老子)

39、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(老子)

40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(老子)

41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(论语?子路)

42、既来之,则安之。(论语?季氏)

43、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(论语?里仁)

44、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(论语?八佾)

45、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(论语?述而)

46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(论语?公冶长)

47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(论语?颜渊)

48、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(论语?子罕)

49、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(论语?述而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阅读全文

上一篇 2021年6月17日 am2:22
下一篇 2021年6月17日 am2: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