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躬之信文言文-直躬救夫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?

直躬救夫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?做人在孝顺、诚实、正直、勇敢,最重要的是要聪明。楚有直躬者,其父窃羊而谒之上,上执而将诛之。直躬者请代之。将诛矣,告吏曰:“父窃羊而谒之,不亦信乎?父诛而代之,不亦孝乎?信且孝而诛之,国将有不诛者乎?”荆王闻之,乃不诛也。孔子闻之曰:“异

直躬救夫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?

做人在孝顺、诚实、正直、勇敢,最重要的是要聪明。楚有直躬者,其父窃羊而谒之上,上执而将诛之。直躬者请代之。将诛矣,告吏曰:“父窃羊而谒之,不亦信乎?父诛而代之,不亦孝乎?信且孝而诛之,国将有不诛者乎?”荆王闻之,乃不诛也。孔子闻之曰:“异哉!直躬之为信也,一父而载取名焉”故直躬之信,不如无信。(选自《吕氏春秋》)楚国有一个名叫直躬的人,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,直躬将这件事报告荆王,荆王派人捉拿直躬的父亲并打算杀了他。直躬请求代替父亲受刑。直躬将要被杀的时候,他对执法官员说:“我父亲偷了别人的羊,我将此事报告给大王,这不也是诚实不欺吗?父亲要被处死,我代他受刑,这不也是孝吗?像我这样既诚实又有孝德的人都要被处死,我们国家还有谁不该被处死呢?”荆王听到这一番话,于是不杀他。孔子听了后说:”直躬这样的诚实奇怪了!一个父亲而一再为他取得名声。”所以直躬的诚实,还不如不诚实。直躬:正直、诚实、孝顺、聪明、勇敢(只为了自己的利益)荆王:明理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,大概是最早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先驱,楚王比新中国的某主席提出这一号召早了整整两千五百年。论法之严峻,偷几只羊足以判处死刑;论德之宽厚,甚至孝子就可以免罪。这有具体的案例为证。说是有一个叫直躬的人,老子偷了几只羊,直躬大义灭亲,将这件事报告给楚王,楚王于是派人捉拿直躬的父亲并打算依法杀了他。直躬请求代替父亲受刑,这在古代大概是可以的。直躬将要被杀的时候,他对执法官员说:“我父亲偷了别人的羊,我将此事报告给大王,这不就是诚实不欺吗?父亲要被处死,我代他受刑,这不就是孝吗?像我这样既诚实又有孝行的人都要被处死,那么,我们国家还有谁不该被杀呢?”楚王听到这一番话,觉得有道理,于是赦免了直躬,没有杀他。直躬的做法真是聪明绝顶,既救了父亲,又赢得诚实与孝的声名,颇有点喜剧色彩。这在当时就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,孔子就是第一个反对者,他说:“吾党之直者异于是。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”,孔子是儒家,有点博爱思想,是倡导以德治国的人治先驱。按他的看法,直躬应该知情不报,父亲犯了偷羊的罪,做为儿子怎么能举报呢?你这不是将父亲推入火炕吗?这是最大的不孝啊!他的看法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,直到现在如果父亲犯罪,儿子象直躬一样举报者寥寥无几。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?如果直躬按孔子说得办,其一是应了那句俗语: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。他纵容父亲继续偷盗,突然有一天犯了案,只能是牵连自己以知情不报的“窝藏、包庇罪”陪同父亲一块走向断头台;其二是陪同父亲远走高飞,现在的很多家庭,不是盛行“一人犯罪,全家迁走”吗?他可以跑到齐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、秦任何一国去,就象现在犯了罪跑到美国、加拿大一样。不过。他偷的那几只羊,可能还不够出国路费的,在“老鼠过街,人人喊打”的环境中,能不能顺利跑掉很成问题。当然,还有一种更好的假想,就是直躬不直接举报父亲,而是以自己的大德劝说父亲自首,不知道劝说父亲自首在孔子看来是不是也属于不孝之类。父亲有自首情节,法官应该量刑时考虑减刑,判个十年二十年的有期,这时直躬再代替父亲坐牢,免了杀头之忧,成全了一世孝名。第四种假想最不幸,是大法家韩非子提出来的,韩非子《五蠹》记载:“其父窃羊,而谒之吏。令尹曰:‘杀之。’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,报而罪之。以是观之,夫君之直臣,父之暴子也。”,什么意思呢?说得是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,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,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,令尹说:“杀掉他”。令尹一怒之下杀了几个人呢?很有可能他认为直躬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,结果不但父亲因为偷羊被判斩刑,连直躬也因为举报父亲犯了“不孝”之罪而遭受身首异处,这大概是连他自己在举报之前也异想不到的。第五种假想,直躬碰上了伶牙俐齿的判官。他所言的“我父亲偷了别人的羊,我将此事报告给大王,这不就是诚实不欺吗?父亲要被处死,我代他受刑,这不就是孝吗?像我这样既诚实又有孝行的人都要被处死,那么,我们国家还有谁不该被杀呢?”之词被法官据理驳回:“你举报了父亲是诚实的,替父受刑是尽孝的。但你一但替父走上断头台,你就不能代表你了,而是代表的偷羊的父亲,你固然不该死,难道你偷羊的父亲不该死吗?如果你不想死的话,现在你还有反悔的机会,换回你的父亲吧。”直躬无奈,引颈受戮。直躬死后,万民因之痛不欲声,楚王下令,修改“子可替父死”的法律律条,而直躬之父从此再也不偷羊了。第六种假想,直躬碰上了“包公”似的干部审案。包青天大公无私,曾亲自铡了自己的侄子包勉。直躬亲自举报了亲生父亲犯罪,其父不免一死,子代父死在“老包”这一准行不通,虽是成文的“国家法律”,但因为不合理被“老包” 先斩后揍强行修改也说不得。或许,直躬因为举报有功还能获朝庭赏银若干。不过,他回家来的日子一定很不好过,乡亲们虽然痛恨直躬之父偷羊,但由儿子亲自将父亲送上断头台,在人情上还是被人们不好接受的。直躬之“直”,一定会成为他人际关系上最大的障碍,最后落得个郁郁之终。直躬救父这一案例,人们喋喋不休争执了几千年,直到现在人们也达不成统一意见,情与理的交结,让“直躬”们左右为难;“外儒内法”的执法实践,让法官们踟躇难判。一心想做一个好人的直躬,他怎样救父才是最好的办法呢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阅读全文

上一篇 2021年6月17日 pm12:23
下一篇 2021年6月17日 pm12: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