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原文-如何理解《郑伯克段于鄢》?

如何理解《郑伯克段于鄢》?题主好,“郑伯克段于鄢”是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发生在郑国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,《春秋》只有“郑伯克段于鄢”这样一句记载,《左转》对此有着非常详尽的记叙。题主问如何理解“郑伯克段于鄢”?我们还是先介绍一下事件,再谈对此的看法。郑伯就是郑庄公,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,他们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。郑武公的老婆武姜生大儿子郑庄公的时候

如何理解《郑伯克段于鄢》?

题主好,“郑伯克段于鄢”是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发生在郑国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,《春秋》只有“郑伯克段于鄢”这样一句记载,《左转》对此有着非常详尽的记叙。题主问如何理解“郑伯克段于鄢”?我们还是先介绍一下事件,再谈对此的看法。

郑伯就是郑庄公,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,他们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。

郑武公的老婆武姜生大儿子郑庄公的时候难产,武姜受到惊吓,吃了苦头就很讨厌这个大儿子,后来,武姜又生了共叔段这个儿子。武姜很喜欢共叔段,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世子,好让他将来继位,郑武公到底没有听老婆的话。

郑武公去世后,郑庄公继位做了郑国的国君,母亲武姜就向大儿子给小儿子讨要“制”作为封地。因为制是郑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地,郑庄公就拒绝了母亲的要求,并提醒母亲说,从前这个封地的大夫就是仰仗封地的战略地位来造反的,结果被消灭了。他母亲就请求把“京”这个地方给共叔段作为了封地,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,土地肥沃宽广,人口众多,位置也很重。郑庄公就答应了母亲的请求,他弟弟就住进了京邑,人们习惯称他弟弟共叔段为“京城太叔”,意思是势力强大的弟君。

共叔段不断扩展他的城邑,并且把西鄙、北鄙两地收为自己的封邑,他把自己的领地一直扩展到郑国的廪延。郑国的几个大夫,多次劝郑庄公要限制共叔段,不能任其发展,以防他滋生事端。郑伯说他母亲要这样,那就任其发展吧,还说他弟弟如此多行不义之事,是在自取灭亡。

郑伯对共叔段不加限制,不断放纵他,加上母亲的袒护,共叔段不断膨胀,就有了造反的野心了。共叔段加强城防,招兵买马,囤积粮草,制造盔甲、战车等准备偷袭郑国都城,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,给小儿子作内应。一切都在郑庄公的掌控之中,他看时机成熟,就下令公子吕率领200辆战车攻打共叔段的封地京城,京城百姓都背叛了共叔段,共叔段就逃到鄢地,郑庄公就进军鄢地,共叔段战败后就逃亡共国去了。

《春秋》经文“郑伯克段于鄢”,就包含着对此历史事件的深刻评论,这就是微言大义的《春秋》笔法。

在这件事情上,哥哥不像哥哥,弟弟不像弟弟,共叔段不守作为弟弟的本分,所以经文中不说他是郑庄公的弟弟;两人的关系就像是两个国君一样,因此就用“克”来表明他们间的关系,“克敌制胜”,克是用于敌我矛盾之间的词语。

经文称庄公为郑伯,是讽刺他对弟弟的失教,伯是老大,是大哥,长兄如父,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底下兄弟,可郑庄公没有做到,所以经文明确点出“伯”字,就是一种讽刺。

共叔段是出奔逃到了共国,但经文不提他逃奔的结果,用了一个“克”字,克是消灭的意思,虽然共叔段并没死,但显然郑庄公是要置他于死地的。郑庄公一再放纵共叔段,甚至有意引诱他造反,最后好置他于死地,这样好归罪与弟弟,所以孔子认为郑庄公是有罪的。

母亲不像母亲,都是亲生儿子,竟然如此偏心,始终如一的偏爱小儿子,为其求继承权不成,竟然最后帮其造反。难怪搞成兄不兄,弟不弟,最后,郑庄公有何母亲之间上演了一出“掘地见母”滑稽剧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阅读全文

上一篇 2021年6月17日 pm1:52
下一篇 2021年6月17日 pm1: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