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话代替文言文-中国为何要抛弃文言文?并采用白话文?

为什么不用白话文代替课文中的文言文呢?交流不是应以直白明了为主吗?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,不能互相代替。这是一个常识。就像法语和英语不能互相代替一样。白话文虽有通俗晓畅的优点,与古白话和近代白话文一脉相承,但它毕竟是按照西式语法建构起来的,大量新词也从外来语汇中窜入,融入了较多的外来基因,只能反映现代生活。用白话文来取代文言文,就好像用时髦商品取代

为什么不用白话文代替课文中的文言文呢?交流不是应以直白明了为主吗?

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,不能互相代替。这是一个常识。就像法语和英语不能互相代替一样。

白话文虽有通俗晓畅的优点,与古白话和近代白话文一脉相承,但它毕竟是按照西式语法建构起来的,大量新词也从外来语汇中窜入,融入了较多的外来基因,只能反映现代生活。用白话文来取代文言文,就好像用时髦商品取代古代文物一样荒唐可笑。

文言文不可取代是因为文言文典雅简约,具有独特的美,如气韵美、灵动美、婉约美、整饬美等,如果将文言诗考虑进去,这种美更加难以企及,不可逾越!试问:将《滕王阁序》翻译成白话文,典雅美还完整吗?将《赤壁赋》翻译成白话文,气韵美能保存吗?将《将进酒》翻译成白话文,豪放美可无损吗?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,就好像为古代铜车马套上塑料,又像将古城墙刷上水泥,十分怪诞滑稽。

我们学习文言文,不止是为了领略古代诗文的魅力,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,守护好我们的精神之根。

学习文言文,还有助于学好现代汉语,因为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重要源头,二者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
最后,文言诗文虽然在当今社会退居次要地位,但它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表情达意的工具。

总之,不能设想可以用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。

白话完全取代文言文隔绝传统的文化发展路径对吗,文化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?

白话完全取代文言文隔绝传统的文化发展路径对吗?文化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?

白话取代文言文,并不是完全的取代;白话也并没有隔绝传统文化的发展。

白话取代文言文是大势所趋,是历史发展的必然,即使胡适先生没有倡导白话文(白话),也会有其他人来倡导白话文;白话,已经在近代民间风起云涌的铺开,文言文迟早会被学者提倡,鲁迅先生就是无数倡导白话文之一;不过,在胡适先生的倡导下,加快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。

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发展中,文言文也并没有完全的取消;有些成语,成语典故,我们平时说话,写文章也时不时的用到,而这些成语,成语典故,都是继承了文言文中的精华,并在继承中进行提炼,这里即有学者,老师的功劳,也有人民大众在平时进行白话交流中不断运用中的丰富。

在白话取代文言文中,并没有隔绝传统文化的发展,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,即有继承,也有糟粕的剔除。目前,小学,初中,高中,大学等,都有文言诗词,文言文范文,这是中国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表现,使我国现代青年对文言文有一个较深的认识。

因此,白话的发展并没有隔绝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,而且,白话文促进了现代经济,科学等的发展,所以白话是大势所趋,是必然,白话继承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,也必然继承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。

中国为何要抛弃文言文?并采用白话文?

其实这个提问有点问题,中国仍在使用文言文,用得比较少并没有抛弃,只是不占主流而已。

文言文,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,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。文言文是一种定型化的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,是现代汉语的源头。

白话文又称语体文、俗语,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,经过加工的书面语。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。

如果现在中国仍然大面积使用文言文,一个最主要的结果就是:文化还是像古代一样,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,无法普及到大众中去,民众的文化素养也就无法大范围提高,这将是一件极为可悲的事!

因此,语言应贴近生活,贴近大众,中国当今普通采用白话文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阅读全文

上一篇 2021年6月24日 pm9:27
下一篇 2021年6月24日 pm9:28